消化内二科简介
消化内二科在原消化内科(始建于2010年)基础上组建,包括门诊、病房和内镜室三部分。在费志强主任、刘长江主任的带领下,消化团队励精图治,立足前沿、遵循循证,打造了以消化系统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规范化诊治为基础,以消化“两大核心技术”(内镜微创、射线下介入技术)为特色,集临床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,具有强大人才优势和鲜明技术优势的综合科室。消化内二科目前开放床位28张,现有医师9人,其中博士2人,硕士6人,硕士生导师1人,主任医师2人,副主任医师2人,主治医师5人。科室医师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8%,中高级职称占44%,是一个具有强大人才梯队的综合科室。
科室针对消化道(食管、胃、肠道)早癌、息肉及隆起病变、消化性溃疡、消化道出血、胃食管反流病、慢性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、炎症性肠病、胆囊及胰腺疾病、肝硬化及各种并发症、脾大、脾功能亢进、肝恶性肿瘤、晚期贲门胃底癌、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等具有广泛经验。尤其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、消化道早癌、息肉及隆起病变、胆胰疾病、肝恶性肿瘤、脾大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,其中部分技术为国内外首创,与传统疗法相比疗效更为显著。
专业特色:
1. 内镜下微创诊治技术:
(1) 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、超声内镜检查、放大内镜+NBI内镜检查、十二指肠镜检查、小肠镜检查;(2)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:高频电切术、氩离子高频电凝固术(APC)、粘膜切除术(EMR)等;(3) 消化道早癌及粘膜下隆起病变的内镜治疗: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、黏膜剥离术(ESD)、多环粘膜套扎切除术(MBM)、挖除术(ESE)、经隧道切除术(STER)、全层切除术(EFR);(4) 肝硬化及并发症的内镜治疗: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、硬化、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。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有丰富独到的经验。与传统治疗方法(密集套扎、硬化序贯治疗)相比,我们采用超密集套扎同时加硬化术联合部分脾动脉脾栓塞术(PSE)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,疗效好,治疗周期短。PSE改善了肝功能和脾功能亢进,降低了门脉压力,使得静脉曲张不易复发。同时,采用一次性大剂量组织胶注射法治疗伴有胃肾分流的胃静脉曲张,避免了组织胶外流引起异位栓塞的风险;(5) 消化道中晚期肿瘤的内镜微创治疗:消化道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、化疗粒子植入术、放疗支架植入术;(6) 消化道其他疾病内镜治疗:食管良性狭窄的扩张治疗及放射状切开术(ERI)、食管表浅癌的光动力治疗、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、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黏膜切除抗反流术(ARMS)及缩窄术、经内镜经皮胃造瘘术、肠梗阻导管置放术、异物取出术、胃石碎石术等。
2.射线下介入诊治技术:
(1) 肝硬化并发症的综合介入治疗: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(TACE)及灌注化疗术(TACI);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(PTVE);脾大、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(PSE);(2) 消化道出血的射线下造影及栓塞治疗术;(3) 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术;(4) 胆道梗阻的穿刺引流及支架植入(PTCD);(5) 消化道中晚期肿瘤(胃癌、胰腺癌、肝癌等)药盒植入灌注化疗(PCS )、贲门胃底癌介入栓塞化疗术;(6) 肠梗阻导管置入;(7) 肠系膜动静脉血栓溶栓术;(8) 巨大肝囊肿硬化及置管引流术、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;(9) 肝血管瘤栓塞化疗术。
3.炎症性肠病的综合治疗:药物治疗、生物治疗、中药治疗等。
学术兼职:
科室人员兼任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联盟中心理事,中国抗癌协会委员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炎症性肠病分会常委,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,山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委员,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委员,济南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介入分会副主委,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常委,山东省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委员,山东省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委员,山东省科普专家库专家、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介入分会常务委员,山东省医师学会肝病学医师分会委员,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肝癌综合治疗分会常务委员,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,山东预防医学会消化道疾病筛查与防治分会委员等。
学术成绩、荣誉:
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,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,山东省立医院诚仁科研奖励基金1项,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3项,山东医药卫生科技计划3项,院长基金重点项目1项,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7项,编著、参编医学专著12部。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、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、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、济南市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。获山东省保健工作先进个人、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“优秀专家”、优秀党务工作者、医院“三八”红旗手等荣誉称号,多次被医院评为“先进科室”。